11月12 日,由国际新能源解决方案INES平台主办,宁德时代承办的储能业务研讨会在福建宁德圆满召开。会议聚焦清洁能源转型电力发展前景和要求、储能发展现状及前景,风电储能互补发展、储能技术和工程实践等时下储能行业的热点话题,参会的60多位领导、专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国际新能源解决方案平台20家成员单位,包括电建国际、中国信保、华为、金风科技、阿特斯、隆基乐叶、贵州工程、晶澳太阳能、明阳智慧、宁德时代、康恒环境、华东院、江西电建及中拉合作基金、民生银行、龙源电力、科华恒盛、中电国际、浙江中控、顺特电气等参加会议,此外会议还邀请了水电十五局、中电建路桥集团、中南院、成都院、贵阳院、昆明院、上海院、福建院等多家电建企业参与。
宁德时代资深副总裁谭立斌、亚太区总裁王威、科华恒盛副董事长林仪、阿特斯高级总监谢婉超、华东院副总经理方滔、十五局副总经理耿晓林、福建院副总经理黄文勇、上海院副总经济师董箐雯等领导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由电建国际公司副总工程师/INES平台秘书长李斯胜主持。
首先,李斯胜介绍了会议背景,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了中国2030年碳排放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随着新能源电力的大规模开发将带来电力调度和消纳的问题,储能电站成为未来电力发展的必需品;INES平台自2017年7月至今不断壮大,从7家成员企业发展到20家企业,合作项目超6GW,储备项目已超11GW。因此,未来在碳中和时代下,本次平台特邀业内储能专家来交流,畅言储能技术和海外合作事宜,为平台发展壮大做出贡献!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深副总裁谭立斌在会议开场致辞中表示:“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新能源将加速发展,与此同时,新能源也将给电网带来很大的挑战。因此,配合可再生能源发展,推动储能大规模应用迫在眉睫。2020年是储能业务的元年,全球储能需求快速增长,期待平台内企业加强合作,充分联合营销,为客户提供最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同时与当地的重要大客户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宁德时代将依托新的优质产品,将储能业务作为新的增长点,与各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让我们一起努力!”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国网公司国家调度中心原副总工程师裴哲义、中国电科院首席技术专家兼全国电力储能标委会主任委员惠东、西北院副总工程师董德兰、上海电力设计院新能源总工程师王强杰、宁德时代储能解决方案总监卢艳华以及科华恒盛售前总监冯晓滨进行专题演讲。
国家电网电力调度中心副总工程师 裴哲义
在能源转型背景之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展已进入新级阶段。由于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发电特性,电网正面临系统转动惯量降低、抗干扰能力降低、电力系统稳定形态更加复杂等新挑战。要加快电网建设,扩大新能源配置范围;加强调度管理,提高新能源利用水平;完善市场交易,扩展新能源消纳空间;加强技术创新,促进新能源高效发展。在协作共赢,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上,更需要政府部门、发电企业、用户等各方共同努力!
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董德兰
风电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替代电源。2020年风电取消补贴,平价时代到来。同时,中国集中式发展带来的输送问题、消纳能力导致弃风问题以及风电出力特性等问题已成为发展的制约因素。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各种储能模式将助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上海电力设计院新能源部设总 王强杰
当前,可再生能源配置储能成为趋势,随着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储能商业模式叠加带来盈利预期为储能投资建设添注新动力!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 惠东
储能技术是涉及多学科的不断更新换代的技术,可在电力系统电源、电网、用户(负荷)侧承担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与风光发电联合应用,提升了新能源发电的并网友好性,也可参与系统调频/调压等。
科华恒盛售前总监 冯晓滨
从长期来看 ,储能的应用将是在技术和经济上推动新能源未来发展关键因素。未来,无论是风光储能,电化学储能,还是应急保电,微网等储能系统,科华恒盛都将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创新多路线的储能产品解决方案。
宁德时代储能解决方案总监 卢艳华
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系统的储能介质,将是市场的最优选择。宁德时代致力于高效率、高安全、长寿命的电池本体开发、高效率、高安全、高可靠的系统集成开发,为客户提供综合成本低的方案。未来,一方面建议专业机构加快标准体系及认证能力的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安全发展,另一方面,建议推动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建立创新的运营模式,使效益显性化,实现储能应用市场化大发展。
在后续讨论中,参会各方从储能设备的寿命、回收以及未来储能业务的建设等各个角度展开了密切的技术交流。
参加研讨会的各公司领导嘉宾对本次交流会的主办方电建国际公司及承办方宁德时代分别表达了感谢。通过本次交流会,各企业在后续推动储能业务市场化大发展上达成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