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
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一直在行动
(1)中国一直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
2009年,中国政府公布了我国的国家自主贡献方案,向全世界做出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同时还确定到2030年前后,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要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
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根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截至2018年底,中国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已经累计下降了45.8%,相当于减排52.6亿吨二氧化碳,在这个领域已经提前实现了承诺目标。同时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已经达到了14.3%,已经非常接近我们承诺的到2020年达到15%的目标。
(2)中国的能源转型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统计公报,2019年末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已经由2015年的64%下降到2019年的57.7%。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已经由2015年的18%上升至2019年的23.4%。中国能源转型过程中,最为亮眼的当属中国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全面崛起。风能和太阳能均属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不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可有效缓解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全球变暖等问题,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截至2019年末,中国全国风电累计装机规模已经达到了2.1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累计装机2.04亿千瓦、海上风电累计装机593万千瓦,风电装机占全部发电装机的10.4%。全年风电发电量4057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5.5%。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已经达到了2.043亿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1.417亿千瓦,分布式光伏0.626亿千瓦。全年光伏发电量达到了2243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3.04%。目前,中国的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和对风电、光伏发电的使用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是世界各国能源行业结构转型中成绩最为显著的。
中国在开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同时,还建立起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2019年中国有四家风机整机制造商进入了全球十大风电机组制商排行榜,全球十大光伏组件生产商中国占了7家。中国强大的清洁能源装备设备制造能力不仅为中国的能源转型做出了贡献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的能源革命提供了有力支撑。
(3)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将为实现2060碳中和提供坚强保障
习近平主席本次联大讲话中郑重承诺中国要努力争取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做出的又一个自主贡献承诺。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经济向更高目标的迈进,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创新实力将会进一步增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会帝道进一步贯彻,中国绿色产业的规模和影响力必将会进一步提升,中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必将会更快的到来,中国对于世界在应对全球气候进程中的贡献将会更加突出!
什么是碳中和?
所谓碳中和是通过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透过植树等方式,通过碳汇建设把这些碳排放吸收掉,以达到碳平衡的目的。
什么是碳排放峰值?
碳排放峰值是指预测出的未来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值。本质上是反映国家未来能源的最大消耗量。
启悟
大力开发新能源,努力实现2030碳排放峰值和2060碳中和目标显然,要实现碳中和一方面就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
的排放,实现能源领域的绿色替代。
中国在实现能源转型过程中,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建立了自身庞大的清洁能源市场体系、强大的绿色装备制造产业链、系统地绿色科技研发体系,这些体系目前已经为中国的能源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的能源转型做出了贡献,提供了重要的借鉴。让中国的绿色产业、绿色经验走出国门,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因地制宜,携手应对人类的共同挑战,建设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